“唞”字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象形意义。以下是关于“唞”字的详细介绍。
汉字:唞
拼音:táo
繁体:唞
笔画:11画
五行属性:火
吉凶:吉
唞字含义:
一、“唞”字在古籍中的引文:
1.《广韵》:“唞,言辞,善言也。”
2.《尔雅·采草》:“唞言长声。”意指言辞不断。
3.《说文解字》:“人所以言过则不以唞也。”表示当一个人说话失礼时,就不被称为善言之人。
4.《庄子·德充符》:“白马非马者,唞也。”
5.《三国志·卷三·魏书·武帝纪》:“王常以自为卫尉,廷为唞。”
6.《古诗十九首》:“战胜以堂,获罗江之萃,唞彭泽之成。泽北流以达,于江南。”
7.《五代史·卷一百五十六·宋书三十四》:“三思言诸葛亮之唞。”
8.《西游记》第一百三十六回:“八戒见了,恍然大悟道:‘原来那是唞灯!’”
二、“唞”字做名词造句:
1. 言辞善唞,能够感染人心。
2. 他的唞话让人恍然大悟。
3. 这位演讲者的唞技出色,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4. 他们之间的争论变得越来越唞。
5. 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唞。
三、“唞”字做形容词造句:
1. 在表达观点时,要注意避免唞言。
2. 她的唞笔描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场景。
3. 这个故事以唞言讲述,令人难以忘怀。
4. 他用唞态度对待每一个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5. 老师的唞批评让我受益匪浅。
四、含“唞”字的成语:
1. 安步当车(唞)
故事背景:古代有一个人骑马行走,路上遇到了一个人乘着车子,他看到这个人悠闲自得地坐在车上,非常羡慕并感叹:“这人真是安步当车啊!”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无忧,不劳而获。
2. 扬汤止沸(唞)
故事背景:公元前11世纪的中国,商朝王朝灭亡,商纣王放荡无度,引起了群臣的不满。大臣群议中有位名叫微子启的官员提出一计:把鼎中的水装满,开大火煮沸,然后再用一勺汤往鼎里面一倒,沸腾的水瞬间就会停下来。通过此计,微子启表达了他平息混乱、恢复社会秩序的意愿,因此用“扬汤止沸”来比喻及时控制局面、平息争端。
3. 洛阳纸贵(唞)
故事背景:南北朝时期,洛阳出产的纸张质量非常好,有些学子为了读书写字,纷纷前往洛阳购买纸张。由于需求量大,纸张价格飞涨,从而使得洛阳的纸张变得昂贵。因此,“洛阳纸贵”被用来比喻某种物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
4. 山穷水尽(唞)
故事背景: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王昌龄的诗人,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受伤的农民,农民告诉他这片土地已经山穷水尽,没有办法生存了。后来,王昌龄写下了《登鹳雀楼》一诗,用“山穷水尽”来比喻个人或者国家走到了极限。
5. 祸福无门(唞)
故事背景:古时候有一位狩猎的人,他在山上发现一只兔子并追捕,可是兔子逃之夭夭,他便生气地说:“祸福之门,人自己开!”通过此故事,告诉人们祸福都是由自己创造的。
通过对“唞”字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汉字,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从引文中可以看出,“唞”字强调了言辞中的善言之意。同时,它以火为五行属性,象征着热情和活力。无论在名词、形容词还是成语中,“唞”字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意义,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通过深入理解“唞”字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它,使我们的言辞更加准确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