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个有趣而古老的汉字——哕。
汉字:哕
拼音:huì
繁体:噦
笔画:10画
五行属性:火
吉凶:吉
哕字含义:指人吃东西声音大。在古代《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谷食糠粃。”
一、哕字在古籍中的引文:
1.《庄子·逍遥游》:“肺善藏宜腾,呻呤、哕舌为神。”
2.《齐民要术·养生》:“勿令嗟呀者,既得嚼饮,地下而哕,乃听之。”
3.《庄子·彭祖》:“彭祖见颛顼曰:‘我岂无功?’颛顼哕然,诵其所书之卷。”
4.《左传·成公十四年》:“至于哕,通食于美女。”
5.《史记·艳夫列传》:“日使御者辄以安邑复问舍车仆,亦十无一询哕。”
6.《清异录》:“……喤呕哕哦。”
7.《红楼梦·第一八回》:“宝玉道:‘罢了,也是这个规矩。’口里嗳溜啾的说着,却假意哕着。”
8.《庄子·天运》:“人有哾哾之音,天候将丧。”
二、哕字做名词造句:
1.小明哕哕地吃着水果。
2.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哕哕地吃着面包。
3.孩子正在用汤匙哕哕地舀着粥。
4.她妈妈唠叨着,她只顾着哕哕地吃。
5.这只小猫一边哕哕地喝牛奶,一边发出满足的声音。
三、哕字做形容词造句:
1.他的哕声让人难以忍受。
2.她的哕哕声在整个餐厅都能听到。
3.这只鹦鹉很会模仿,竟然能学会主人的哕声。
4.他吃饭时哕哕地动静大,影响了其他人。
5.那位老人年岁已高,哕哕地吃饭让人心生怜悯。
四、含哕字的成语:
1. 哕者无言:形容吃完饭后感到非常饱,无法说话。
解释:古时有一位人名叫哕,他十分贪吃,每次吃完饭都会感到无法开口说话,因此流传下来的成语。
2. 孟母三迁:比喻为了孩子的教育将家庭居所多次迁移。
解释:孟子的母亲为了能让孟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不计较艰难,三次迁移家庭,最终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
3. 不吐不快:指秘密或不满意的事情不说出来就难以抒发心中的郁闷。
解释:哕声大,也可以理解为说话大声,如果把内心的不愉快事情说出来,就能快速宣泄,不再感到郁闷。
4.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解释:鸦雀是指捕鸦捕麻雀的声音,这些鸟类往往活跃在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的环境一般比较安静,因此鸦雀嘴都无声。
5. 三人成虎:传说秦国有人告诉秦王,他在夜里听到有人说“三人成虎”,指秦王担心这是百姓对他的谣言中的一个例子,于是命令秦军去找到那只“虎”。
解释:如果多个人传言同样的谣言,即使事实并未发生,但会让其他人误以为是真的。
通过对哕字的了解,我认为这个字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吃饭的态度和文化特点。哕字不仅与吃饭有关,还可以引申为舌头的动作和声音。在古代,哕字常用来形容贪吃或者大声吃饭的人,通过这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饮食文化的特点。而今天,哕字也成为了一种形容词,用来描绘各种场景下的声音和动作。汉字之美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使用方式,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