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中涉及到很多关于汉字的解析与研究。在这里,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个字——叏。
汉字:叏
拼音:guì
繁体:又
笔画:2画
五行属性:属于土属性
吉凶:吉
【叏】字含义:
《说文解字》中解释称,“叏”字的含义为“趋进而拜谒”,它表达了一种恭敬礼仪的含义。
一、【叏】字在古籍中的引文:
1.《吴越春秋·僖公八年》记载:“乃遣使者孔奚入而叏之。”意为派遣使者孔奚前去谒见。
2.《左传·文公十八年》中有句:“公至自郑,公子文叔逆而叏之。”表示公子文叔迎接并向他行礼。
3.《左传·闵公二十七年》中提到:“公子举与管仲、夷子移坐于堂下,桡而叏君。”描述了公子举向君主行礼致敬的场景。
4.《书经·国语·晋语八》记载:“是君也,揖而叏之。”这句话表达了对君主行礼的尊敬。
二、【叏】字做名词造句:
1. 叏仪:指行使拜谒礼仪的仪式。
2. 叏见:向上级或长辈行拜谒礼。
3. 叏事:指向人表示敬意或祝贺的事情。
4. 叏礼:行拜谒礼仪式时所需准备的礼物。
5. 叏仆:被别人派遣去向人行拜谒礼的人。
三、【叏】字做形容词造句:
1. 他非常叏诚地向老师行礼道谢。
2. 小明举止得体,每次见到长辈都会很叏恭。
3. 他对领导很叏敬,从不敢说风凉话。
4. 孩子们在见到偶像时举止非常叏拜。
5. 面对国旗,他的态度非常叏敬。
四、含【叏】字的成语:
1. 叏服言听:形容人非常恭敬,言必听从。
解释:叏,恭敬;服,归附。比喻对人非常恭敬,并愿意听从其指示。
故事:古时候国君临朝称制,重要的助手们常常会向国君展示虚心学习的态度,言辞恭敬并听从国君的意见。因此,有人说他们“叏服言听”。
2. 叏史弥天:原指钟鼎之事,后用以形容非常恭敬。
解释:叏,恭敬;史,钟鼎上的刻字;弥,遍及天地之义;天,指宗庙。
故事:古代在宗庙中立钟鼎,上面刻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图案和文字。人们尊崇这些钟鼎,认为它们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传统。所以,用“叏史弥天”来形容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极度敬仰和仔细研究。
3. 叏受之让:形容敬畏而不敢接受或不忍多得。
解释:叏,恭敬;受,接受;让,让给,不争。
故事:古时候,位高权重的人对待下级或晚辈会非常恭敬,甚至不忍心多占他人的好处。这种行为就被形容为“叏受之让”。
4. 叏亲静薄:指对长辈及亲戚非常恭敬,不擅干涉或侵犯。
解释:叏,恭敬;亲静,亲属关系;薄,轻视。
故事:古时候人们对待长辈和亲戚都有一定的礼节和尊重。特别是在家庭中,人们会非常注意对待长辈之间的关系,并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谦虚。
5. 叏鸾之情:指对美好事物极度喜爱并保护。
解释:叏,恭敬;鸾,凤鸟;情,感情。
故事:古代人们非常喜爱凤鸟,认为它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所以,用“叏鸾之情”形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保护。
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对此汉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叏】字传达了一种恭敬谦逊的精神,体现了古人对于礼仪与人际关系的重视。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恭敬礼仪的态度都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与传承的。只有在尊敬他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更多的尊重与友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向他人致以叏敬之礼,并将其贯穿在我们的行为和言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