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不共戴天
二、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三、基本解释:指两个人或两个集团之间的仇恨深厚,彼此无法共存或共同维护一个天空。
四、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形容双方仇恨深重,不能和平共处。
【笔画数量】:不(4)共(6)戴(9)天(4),总计23画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集团之间的仇恨激烈,无法共同生活或共享资源。
【出处来源】:《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秦晋之交维,不共戴天”,后用以形容深仇大恨。
【繁体字】:不共戴天
五、例子:
1. 这两个势不两立的帮派,可以说是不共戴天,常常发生血腥冲突。
2. 毛主席曾经说过:“帝国主义与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共戴天的敌人。”
六、近义词: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七、反义词:情同手足、臭味相投
八、成语接龙:
不共戴天、天下无敌、敌得以怨、怨声载道、道貌岸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却是
九、相关谜语:
1. 谜底:死仇 // 谜面:不共戴天的仇敌。
2. 谜底:断送性命 // 谜面:不共戴天的敌人无所不用其极。
十、释义:形容深仇大恨,彼此之间无法和平相处。
十一、英文翻译:irreconcilable enemies
十二、更多介绍
基本介绍:
不共戴天是一个形容两个人或集团之间的仇恨深重,无法共存的成语。它源于中国古代《左传》一书,用以形容秦国和晋国之间的仇恨关系。这四个字分别表示双方的对立态度和无法共同维护一个天空的意思。
成语辨析:
不共戴天与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等成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共戴天更强调双方的仇恨深厚,即使处在同一天空下也不能共存。而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则指两者之间的矛盾激烈,彼此无法和平共处。
成语出处:
不共戴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记载了秦国和晋国之间的仇恨关系。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两个人或集团之间的深仇大恨。
成语用法:
不共戴天作为谓语、定语的使用。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或集团之间的仇恨激烈,无法达成和解。
成语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的秦国与晋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敌对关系非常紧张。有一次,秦国的使者来到晋国,希望两国能够和解。从另一方面来说,晋国国君回答说:“秦晋之交维,不共戴天。”意思是说,两国之间的仇恨深厚,无法共同维护一个天空。从此,不共戴天成为形容双方仇恨深重的成语。
不共戴天这个成语,通过四个字形象地描述了双方仇恨深重、无法共存的深刻内涵。它在表达仇恨关系和描述对立态度时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