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酒文化流传深厚,在目前一些古墓的发掘中甚至还会看到有酒的影子,在历史中,古代祭祀的活动上往往也离不开酒的身影,而在祭祀中的用酒则有和当下的一些祭祀礼仪相互结合在祭祀中怎么用酒、如何用、该何时用、用多少都是有讲究的。
古代社会,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拜天地、山川、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等。祭祀中常通过一-定的仪式,将规定的酒食敬献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上古酒未出现以前,祭祀往往用水、用血。以水当酒,谓之“玄酒”。
古人学会酿酒后,才用酒来祭祀。古人最初是用醇香的柜鬯酒来祭祀,后来又发展到五齐三酒等等。开始的时候,酒是专门用来敬神祭祖的,《礼记·表记》云:“粢盛柜鬯,以事上帝。”不论王家宗庙中的祭献,或是民间私家祀祖,祝祷以后必须以酒酹(lei泪)地(手持杯盏,默念祷词,将酒先分倾三点,然后将余酒按半圆形撒于地上。古人认为用酒在地上酹三点- -长钩的“心”字形,表示心献之礼。这一祭祀礼仪,后来逐渐扩大,形成了饮前必先酹酒的习惯。这一习俗至今在蒙古、苗等民族中还极为盛行),经过这番仪式后,才能由与祭的人宴飨。中国古代多有酒禁,而且礼法颇严。特别是周代,饮酒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但祭祀饮酒却是不受限制的,《酒诰》云:“祀兹酒” 、“惟元酒”,意思是说惟祭祀时可以饮酒。所以古代较为盛大的宴饮场面多是在祭仪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