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停棺停柩有什么讲究

停柩,又称为“停殡”、“搁棺”或“停棺”,是指在安葬前将灵柩在特定场所暂时停放。

通常,灵柩会设于家中正厅,搭建孝堂,亲人昼夜守护。

一般在三日内进行安葬,也有延至隔旬或更长时间的。

也有将灵柩移至宗祠或寺庙闲置房屋暂存的习俗。

在周代,停柩时间依据逝者的社会地位差异而有所不同,而到了后世,一些官宦富豪家庭为了寻找风水宝地,可能会将灵柩停柩数月至数年之久。

另外,由于战乱或经济困难,有些人不得不将灵柩暂时存放,也就是“暂厝cuò”,这一期限可能长达数年至十数年。

在入殓之后,民间忌讳灵柩遭受雨淋,认为若是雨水打在棺材上,后代子孙可能会陷入贫困,正如俗话所说:“雨打棺材盖,子无被褥盖”,“雨打棂,辈辈穷”。

所以,停柩不能在院子里,出殡过程中,也忌讳遇到雷雨天气,认为这是不吉利的征兆,必须尽量避免。

民间还特别忌讳猫靠近尸体或棺柩。从入殓前后直至出殡前这段时间,一旦猫接近尸体或棺柩,被认为会导致尸体突然起身抱住活人或其他物件。

实际上,这些禁忌更多的是借助神秘色彩的警示,敦促孝眷小心守护逝者,用心尽孝,不容对死者有任何怠慢之举。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 2014-2017 和合网 版权所有